始創人心路歷程
我是主音滕(滕柏進),這個稱呼提醒著觀眾:你母語中每個字的讀音裡面都有一個主音,它從來不會錯,學任何語言都應該了解它。
之前,我課程名稱為《九音普通話》,讓很多人誤認為是廣東話口語中所說的九個“音調”。實際上課程中的“九音”是指普通話中有九個主音。為免誤解《九音普通話》,2.0版∼《主音普通話》名稱就此誕生。事實上是“主音”更精簡,而且更符合教學的核心理念。
當香港人了解到了母語中每個字的主音,要解決學普通話發音困難的問題就變得容易。不斷地深入研究始創人發現了更令人驚喜的∼只需要搞明白廣東話的四個讀音“醫、椅、移、醫移”就能完全不用記拼音,而迅速掌握好發音準確無誤像母語一樣的普通話習慣。
這四個廣東話讀音,實際上它們包含著語音三元素中最重要的兩種元素:響音與聲調,搞懂了這兩種元素就等於搞明白了普通話,亦就是不用記卻能對準普通話每個字的主音,你就會知道原來香港人學普通話可以如此的超凡脫俗。
我從事研究普通話教學,是因為經常遇見香港人在地鐵上背記普通話枯澀的詞語,而詞語屬於語文範疇。很明顯香港人是將學語音的時間錯配了。
同時,經常聽到同事和親友抱怨普通話拼音很難學。由於我從小對拼音很感興趣,並且能清楚地記得,始終認為香港人學普通話之所以困難,應該是教學方法有系統性改進的必要。
認定方向,我從新世紀初開始探索普通話教學。為了找到讓香港人能夠快速有效學習普通話的方法,我找了許多參考書,奇怪的是看不到一本教授如何清晰,準確發音的教材。
在一次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前,我和其他幾位學員聘請了一位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為我們做課外輔導。面對我們希望改善發音質量的要求,老師只是無奈地表示:他不確定能如何提升我們的普通話水平,唯一的建議就是多讀多練習,多了解考試要求。
02年,我參加了香港某大學的普通話導師課程。教授是一位中文教授,而另一位是地理副教授亦與語音無關。更意外的是,教授曾公開勸告我說:“我從未見過,像你這年紀的上海人,以你現在的水平,能考取普通話一級證書,。”聽到這句話,心中五味雜陳。
但是,教授的確讓我明白了兩個事實:首先我上海鄉音很重,加上年齡的問題,要改善發音不容易;其次,反映當時的確沒有老師能教授清楚、準確的發音方法,否則我不會沒有機會考取一級證書!同時,我也意識到了普通話教學在提昇學員發音質量方面有明顯缺陷。
為了找到正確的發音方法,我首先選擇了通常人們不願做的事:無論用多長時間一定要達到教學需認可的普通話測試水平。最終用了六年時間,很用心的自我訓練和鑽研,考得被認為不可能的國家普通話一級證書。
艱苦磨練最大的收穫不是證書,而是令我明白每個讀音質量如何,是發音動作正確與否的問題。學員潛意識中的發音動作,對學習第二語言的影響是令人們難以想像的重大。傳統語言老師有逼切了解掌握語音本質的認知和指導的技能。讓自己早些懂得可以怎樣做好語音教學工作!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一邊教學一邊深入研究如何清晰、準確發音的教學理論。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技巧,並與學生進行反饋和實踐。這個過程中,我逐漸加深了跟語音本質有關的教學嘗試。
初期,我只強調學生要重視普通話九個主音的發音方法。主音是字音中最關鍵讀音,它本身是聲調與響音的組合,而聲調又是決定字的整體發音正確與否的核心,而我遇見過的語音老師卻從沒提出過這個重要的概念。
這期間,有學員完成課程後吐露心聲:以前好驚講普通話,宜家發覺普通話根本就好容易咋!而同她一起組合成班的朋友又覺得不是太有幫助,這班學員讓我既受到鼓舞,又認真反思了其他學員的痛點在哪裡?
發現學員瞭解了九主音的發音方法,似乎並不能迅速形成準確發音的習慣,漸漸明白需要強調發音動作的感受,才能提升認知及學習效果。也可以說就是這種轉變,讓一群同學給了我將之前的“九音滕”改為“主音滕”這個稱謂。
傳授發音動作感受之後,學員的成功率有大幅上升。一四年有位單對單學員對十二堂達至三個學習目標:能準確地讀文章;可以聽到每個字的語音結構;懂得用廣東話推測出普通話讀音這三項技能讚不絕口,主動提出要幫我做推廣宣傳,錄下三個目標完成的狀況和講出學習心聲,還由衷地多謝我,在首頁有相關影片。
在後期的教學實踐中,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母語發音總是準確無誤?連台灣人口中的‘唐寶寶’都不例外,難道每個人是依靠記住幾千個常用單詞的發音,所以從不出錯嗎?”。
終於,我得出結論:母語發音保證不會錯並不是靠記憶幾千個詞語的語音組合,而是每一種語言中的主音都蘊含著奧義。讓我弄清楚了香港人學普通話只需要搞明白廣東話聲調動作的感受,可以在超短時間內激活香港人潛意識中對普通話的認知,從而極速養成講普通話能母語般發音不會錯的習慣。
我在本網站的首頁中用自己的聲譽承諾:單對單私教,用兩天十二課時,保證母語是廣東話的學員可以不用看拼音,養成用普通話讀任何專業文章發音不會錯的習慣。
有學員在分享心聲時把這個教學法形容為厲害過天書,這一類學員往往是不需要做回家練習,只需課後閒時體驗一下廣東話即可,也因此我有了以學員不用回家練習的教學目標。
我願意付出如此努力,懂得拆解母語不會錯的第一性物理基礎,一方面是自己習慣思考事物背後的成因;另一個重要的激發點是在進修普通話導師課程的最後階段,有一個八分鐘上台做專題講課的實踐考核。我選擇的課目是:“輕聲之音變”,我對“輕聲”這一語音現象的解讀與別不同。
在場有學員認為“輕聲”只需要讀輕點就可以。我不認同老師可以用這樣的觀點講解語音,而嘗試了用語音四要素的變化將“輕聲”定義為兩個字 —— “短三”,意思是短的第三聲。走下講台時教授面露笑容,由衷讚嘆道:沒見過像你這樣講解語音的。這位教授的讚許角度,令我銘記於心。
疫情期間,我用自學英語,實踐和完善了這套母語解讀語音的理論,實現了快速養成英語正確發音習慣。這個方法不僅讓我成功改善了自己的發音,還讓我開始被稱為"主音滕",提醒人們學第二語言要專注跟聲調有關的"主音"。
這種"主音"規律,對於那些想輕鬆學好英語的朋友來說,會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聽懂並記住任何陌生詞語的讀音,從而改善與外國人溝通時的疑慮,還能夠更好地聽懂英語影視劇中常見的省略音和連讀等情況。
我希望能夠在六個月內推出相應的課程,幫助那些曾經害怕學習英語的香港人掌握英語溝通的能力。
有幸發現了母語必有“主音”這一語音奧義,聲調規律又是主音的核心。《主音普通話》為準、穩、快學好第二語言提供了一個方程式:了解母語三類語音元素的發音動作的潛意識(響音、輔音、聲調),令學員有咗三類發音動作的意識,再將這三類發音動作的意識應用在學普通話時,就能憑聲調震動感受來讀出不會錯的普通話讀音。它不僅能讓我解讀第一語言的語音規律,還能清楚了解到香港人掌握廣東話語音、提升溝通能力的需求。
這套方法還預見到,一旦兒童了解了清楚的發音方法,他們的自信心將增加,對學習外語會更有興趣;家長與子女之間的語音磋商也會更加融洽;而長者在體驗到發音動作的樂趣後,將能輕鬆地享受學習外語帶來的晚年生活樂趣,同時保持腦筋的靈活性。
對於自己所發現的這些規律,我感到非常幸運,並期待能夠儘快將這些知識傳遞給更多族群,幫助他們提升語音能力,開啟更廣闊的世界。